1. 首页 > 密室 >洛克王国冥想泡泡绝版了吗(洛克王国冥想泡泡技能表)

洛克王国冥想泡泡绝版了吗(洛克王国冥想泡泡技能表)

两个女生在小镇海岸边散步,意外突发,被一具男性全裸尸体绊了个趔趄。

女生手中的烟正巧掉落在男性尸体的尴尬部位,伴着烧飞的阴、毛和一团乱麻的拯救。

洛克王国冥想泡泡绝版了吗(洛克王国冥想泡泡技能表)

女孩们才想起来吐。

朋友们,欢迎来到澳洲的《戴洛克小镇》——

这里有女同们大唱赞美女性自、慰的歌剧,有专挑白人顺直男性狂杀的连环屠夫,有谋杀混合冥想与艺术的冬季节日。

真是太丰盛了,这么黑色幽默的一盘搞笑惊悚大餐。

有人称它是《小镇疑云》+[热血警探]的风格混合物。

鉴于其鲜明的女性主义选题,也可以说是《东城梦魇》+[芭比]的超强混合版本。

近期最佳,在圈层中爆火。

豆瓣评分9.0,烂番茄100%新鲜度。看过的都被它塑造的鲜活女性群像打动。

处境反转的黑色幽默

一向美丽平静的戴洛克小镇,被海滩上的一具尸体搅乱了步调。

警探杜尔西从悉尼搬来小镇,本来是为了享受安逸的生活,命案发生,不得不忙碌起来。

上司又另外调来了外地侦探——看起来不甚靠谱的埃迪,来处理案件。

左杜尔西;右埃迪

两名女性侦探一静一动——

杜尔西冷静、认真,相信规则,步调稳重;埃迪热闹、鲁莽,风风火火,不按常理出牌。

彼此碰上,互相一个眼神,就知道谁也瞧不上谁,但还是被绑在一起负责查案。

《戴洛克小镇》一共八集,一个连环杀人案贯穿始终,叙事节奏相对平缓。

前三集尤其“令人眉头紧锁”。

一方面,来自它切入命案的节奏缓慢。

两位女主角,从一具尸体开始调查,每出现一个动机存疑的嫌疑人,本集结束此人必变成海滩上的尸体。

进展缓慢,毫无线索,令人受挫。

另一方面,前三集也是两位侦探的初期磨合期。

由于埃迪鲁莽傲慢、风风火火的人设,每天吵来吵去的查案风格,那简直是分分钟把人搞焦躁。

三集过后,铺垫有用。《戴洛克小镇》迎来高潮迭起、豁然开朗的时刻,一直好看到结束,令人惊叹。

如果说,有什么必看亮点,那本剧首先就妙在它对罪案类型剧的颠覆。

男性警官听说海岸裸尸,第一反应是询问是否遭受性侵,得知受害者是男性,一时间说不出话。

第二集片头,海岸上的女性裸体群像以符合流行图像中的受害者形象出现,令人心头一紧。

随后自然反转,这是小镇上的女性裸体艺术运动。

相反。在本剧中,对尸体百般“剥削使用”,令他们贡献了裸体死、制作皂化尸体、割掉舌头,或基督像式死亡的,全是男尸。

男人,在这里成为受害者;女性成为查找真相的正义调查人。

当处境反转,各种黑色幽默段子般的情节也就令人忍俊不禁:

小镇男人们听闻悚人的连环杀人案,集体走上街头,大喊“夺回男人的夜晚出行权”。

当发现喊话无用,紧急坐上逃出城外的大巴,集体连夜出逃。

却没想到,杀男人的凶手就在车上。

男记者对镇长发言义愤填膺:

“你说一切都没问题,因为只有顺性别白人直男会死?”

“需要小心的不是我们男人,我们男人不是问题所在,屠杀男人的凶手才是问题所在,有这么难懂吗?”

不好意思,女人不能再懂。

这种处境反转,如同一场性别试验,提供了一个契机,让人重新看待罪案类型片中的性别不平等。

同时,以讽刺幽默的形式,它颠覆了一切,又重塑了一切。

各式各样的女人们

戴洛克小镇,是一个如同[芭比]世界般的女性友好小镇。

主角杜尔西和她的女性伴侣凯丝搬来这里,是因为戴洛克小镇早已打出了彩虹社区的名声。

在这里,女人可以尽情实现自己。

拥有艺术、观影、冥想的冬季狂欢节上,全女性合唱团演唱着歌颂女性自我抚慰的歌曲。

凯丝这个悉尼来的前律师、现兽医,热情百倍地买地建房,幻想在这里的养老生活。

狂欢节的赞助人是女性富豪,高级警长是女性,新任镇长是个女性医生,戴洛克小镇的运转,是女性搭建起来的。

但更难得是,在这个半乌托邦世界,编剧没有塑造不真实的完美女人。

反而,有了各式各样平常很难见到的鲜活女人。

杜尔西认真板正,责任心旺盛。

但她永远蓬松杂乱的一头长发和高得如同电线杆般的身材,以及不经修饰的皱纹、眼袋。

还是会让习惯了国内银幕滤镜下完美女人的观众,相当不适应。

而外来的侦探埃迪,就更是“考验人的忍耐度。”

甫一出场,她穿着夏威夷衬衫和凉鞋,不修边幅,毫不讲究。脏话和带颜色的笑话张口就来,查案随心所欲,从不走心。

擅长和杜尔西胡搅蛮缠,不擅长打理自己和处理卫生。

邋遢的令人震惊,也鲜活少见到令人感动。

尤其当三集过后,这个人物身上的背景前史揭示——

埃迪曾经在上一份工作中,因为失误失去了伙伴,深陷创伤之下的她急于破案,离开小镇。

我们理解了埃迪这个人身上的复杂性,也就理解了“不完美女性”角色存在的必要性。

从视觉上,《戴洛克小镇》没有白幼瘦,没有精致滤镜,没有标准女人。

性格上,没有绝对的好人或坏人,没有刻板印象中的女神或女疯子,只有不完美但各有所长、或各有坚持的普通人。

尤其在接近后期的一场戏中,当镇上的女性群体被杜尔西的男性上司集体抓捕。

她们被作为联合作案的嫌疑人,关在同一个室内。

却没有简单的“女性帮助女性”,反而爆发了一场错综复杂的互相指责和谩骂。

本地的原住民女性指责外来中产女性扰乱了秩序,导致她们的生活成本上升,生活更难了。

顺直女指责女同们的存在破坏了小镇的和谐氛围,让顺直女的生活处境更难了。

同为女同的人也内部彼此指责,她们没有抱团在一块,反而互相不满,无法处理好性缘关系。

《戴洛克小镇》里有各种各样的女人:性向不同,阶层不同,性格不同,种族不同。

这场戏,经过漫长的铺垫之后,终于揭开了女性内部矛盾的复杂性。

这也是让人喜欢这部剧的原因。

它塑造了不同的女人们,并正视她们的不同,以及由此带来的内部矛盾。

不是简单将人群一分为二,男性女性各成一块的乌托邦想象,《戴洛克小镇》在讽刺的黑色幽默语境里,承认了女性社区的复杂性。

也就真正探索和完成了女性主义的表达。

罪案片中的性别刻板印象

此外,《戴洛克小镇》的反转情节和部分笑点,也依托了对传统罪案实践/题材中落后的二元性别观的反思。

比如,当一开始小镇上出现了手段残忍的连环杀手。

所有人都首先将凶手锁定在男性嫌疑人身上。

因为在他们看来,女性不拥有这样的力量,残忍手段的犯案通常指向男性凶杀者。

后来,当验尸线索更明确,表明受害者在死亡前,都不同程度地吸入了毒品后。

根据传统的犯罪侧写法则,嫌疑人又变成了镇上的女性。

因为在犯罪侧写中,女人才会下毒,这是女人专属的犯案手法。

再直到最后证实,这种传统认知早已落后了现代犯罪实践。

才会让整个探案过程中意外频出,不断摇摆,也拉长了找到凶手的时间战线。

以及。

不是像[沉默的羔羊]那类电影所暗示的,酷儿群体的性别偏差就一定指向了犯罪的变态。

用them作为性别指代词,避免对嫌疑人性别的暗示,是对媒体保密的需求,也是严谨。

《戴洛克小镇》戏谑也认真地传递了很多更新的犯罪学常识。

在大众认知里,这些“常识”,却往往被名为“传统”的性别刻板印象所覆盖。

《戴洛克小镇》八集看完,恨不能让人失忆再来一遍。

毕竟,你很难在东亚剧集里看到这样鲜活真实的女性社区和女性群像。

抛开了滤镜,我们的影视还有什么表达呢?

很难说。

留下的只有深深的羡慕。